观音签三十九签
天边消息实难思。切莫多心望强求。
若把石头磨作镜。曾知枉费己功夫。
观音签三十九签传统解法
三九签→下签→古人→姜女寻夫→酉宫
诗曰
天边消息实难思。切莫多心望强求。
若把石头磨作镜。曾知枉费己功夫。
诗意→此卦守常安静之象。凡事守己则吉也。
解曰 千般用计。枉费功夫。不如守旧。著甚来由。
家宅→安。自身→提防。求财→平平。交易→阻。婚姻→不合。六甲→女。行人→动。田蚕→利。六畜→损。寻人→难。公讼→亏。移徙→平。失物→空。疾病→设送。安。山坟→大吉。
故事
姜女寻夫
野史。秦。孟姜女。夫范杞郎(万喜良)。新婚奉命作长城之役。姜女往寻之。及至。知夫已死。欲寻骸骨归葬。神为指处咬指出血。点认夫骨。号恸大哭。长城为之崩。妇人守节。自孟女始。
解读观音签三十九签
观音签三十九签问婚姻、观音签三十九签问前程 观音签三十九签问财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宗教的、许愿、信念、设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等等,它都只是给人一种心理暗示,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而已!所以!任何宗教的、许愿、信念、设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等等,都需要自己坚信它!所谓是“心诚则灵”!一心二用,不能坚持,便不能心想事成,只会半途而废!
此签传统解读为下签,其实是一支典型的警示签!诗意中完全是讲要务实求真,不要枉听枉信!务实求真是关键!“天边消息实难思”,就是提醒了!虚实之间,自有把握才对!不可听传闻、传言。不可瞎猜测。“切莫多心望强求”,这里再次提醒,不要一意孤行。“若把石头磨作镜”,是一个比方、比喻。石头是不可能磨成镜子的!“曾知枉费己功夫”,明明知道不行,而偏偏去做,那就是犯傻!求得此签者,不要惊慌,行事处事一定要“务实求真”,可保平安!此签可为中签!完全是一支警示性质的灵签!如果不遵照警示,不务实求真,一意孤行的话,也并无灾难!只是空忙一场而已!所以!此签应该为中签!
这是个福兮祸所伏的签文。
意思就是眼下你求的平安表面上是风平浪静的,但是暗中却有麻烦。
所以需要小心谨慎。一则防小人,二则防疏漏。时刻谨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可放任和松懈,切记切记。
第三十九首:曹操遣襧衡投黄祖
天边消息应难问,切莫私心强望求
若把石头磨作镜,精神枉费一时休
(四句浅释:就像未知的事情难以预料,别只顾自己有所强求;就好像想用石头来磨成一面明镜,恐怕耗尽精神心力也只是徒然。)
千般用计,一旦皆空,安静守旧,不必强求。此签安静守旧之象。
灵签之曰:本签告之於弟子曰。若把石头磨成镜。精神枉费一时休之安静守旧之象也。一切事宜皆在低潮中。宜小心。小心。如六畜之损。田亩之亏。宜拾旧图新。适合时潮。方能振兴起色。六甲生女亦不必气馁。宜积德。修身为先。必有赖之。易言之。千般用计届时皆空心守旧。不必强求者。
交易-阻 婚姻-不合 求财-平平 自身-提防 家宅-安 六畜-损 田蚕-利 寻人-难 行人-动 六甲-生女 山坟-大吉 讼词-亏 疾病-设送 失物-空 移徒-平安
详解:此签有”积怨难消”之意。奉劝当事人,勿存心不良。有些人一旦受到不留情的指责或羞辱,就会觉得难以忍受、恼羞成怒。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甚至想利用不相干的人。须知在愤怒当头时,很容易失去理智,产生不好的念头,做出失当的行为。当思”说者无心”,宽容原谅。有些话听过就算了,实在不必因此而耿耿於怀、把自己气得半死,更不应怀恨在心、挟怨报复。另外,自己本身的事,切勿牵连到不相干的人身上。所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你更需要改变和把握命运的方法:
了凡四训 教你改变命运。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10&word=%C1%CB%B7%B2%CB%C4%D1%B5%B5%E7%D3%B0%B0%E6&fbl=1024 电影版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2&word=%BE%BB%BF%D5%B7%A8%CA%A6%BD%B2%C1%CB%B7%B2%CB%C4%D1%B5&fbl=1024 法师为你讲解
南无阿弥陀佛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全的解签,结合自己情况参考:
第三十七首:管公明避隐辽东 平平
欲问身安运泰时,风中灯烛不相宜
争如收拾深堂坐,庶免光摇静处期
(四句浅释:想解决身体健康与运势如意的疑惑,宛如风中灯烛不是好时机;莫不如安身守己静待养身,自然可以避免掉不必要的事端。)
静处安身,命待时泰,动心惹祸,静守急危。此签风中灯烛之象,凡事谨慎则吉。
灵签之曰:本签也。风前灯烛之签也。不相宜者。惟凡事小心。谨慎则吉也。君必须收拾深堂坐。亦即是得静为宜吉。如动则凶至。只好暂时忍耐之。时到之时。必有吉祥之象。随君而来。易言之。静处安身命待时泰。动心惹祸。静守救危耶。
交易-难 婚姻-不合 求财-有 自身-平平 家宅-守旧 六畜-安 田蚕-秋吉 寻人-有 行人-有信 六甲-祈保 山坟-勿改 讼词-和 疾病-祭星 失物-难归 移徒-守旧
详解:此签有”漠不关心”之意。提醒当事人,勿太独善其身。有些人不喜欢涉入是非,也不贪图它物,更不愿与人高攀,因此本身信誉极佳。须知本身洁身自爱又能自律是一件好事,但遇到需要帮忙或协助的情况时,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凡事”不沾锅”的处世态度,虽然可以远离许多是非纠葛和省掉许多麻烦,但却会让人觉得过於自命清高、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似乎有点太偏於自私。行事勿独来独往,应多与人结交相处,能帮得上忙的就尽力而为,如果有人需要忠肯的建议,也不要吝开金口。在顾好自己的同时,请别忘了兼善天下。
第三十七签 中签。申宫
签诗版本一
欲问身安运泰时
风中灯烛不相宜
争如收拾深堂坐
庶免光摇近处期
签诗版本二
欲待身安动泰时
风中灯烛不相宜
不如收拾深堂坐
庶免光摇静处明
动→运。
摇→瑶。
免→几。
诗 意 此卦风摇灯烛之象。凡事守常则吉也。
解 曰 静处安身。待命守时。支惹非福。守旧相宜。
圣 意
家宅 守旧。
自身 平平。
求财 有。
交易 难。
婚姻 不合。
六甲 祈保。
行人 有信。
田蚕 秋熟。 六畜 安。
寻人 见。
公讼 和。
移徙 守旧。
失物
疾病 禳星。
山坟 勿改。
诗文解译
签诗一
欲问身安运泰时
风中灯烛不相宜
争如收拾深堂坐
庶免光摇近处期
签诗二
欲待身安动泰时
风中灯烛不相宜
不如收拾深堂坐
庶免光摇静处明
整体解译
想要问身体何时能安康,运势何时能吉祥
目前自身难保,处在不利地位。
与其如此当安守
在静处发挥
本签精髓 当离风处,让烛放光。动不如静,攻不如守。
清凉月解
凡事做事
本签以「风中灯烛」来形容处境。风中之灯烛是很容易被风吹熄的,这意味著,本身状况不佳,容易被逆境所击倒,所以诸事不宜,只能保守经营。
爱情婚姻
你们两当前的爱情,几乎降到冰点,随时有分手疑虑,虽然你还是那麼爱他,但因为你不够了解他,不知他的感受与需求,以致各种爱的互动带来反效果。与其如此,不如静守,这反而能让爱情回温。
l 若问姻缘何时来
若盼姻缘者,追求不得意,安待闺房里,静享好假期。
l 若问心仪对象可否交往
想追心仪者,示爱对他好,反遭人抗议,还是守自己。
l 若问当前交往对象可否更进一步或结婚
若想入礼堂,劝君不用急,此情需历练,更须多观望。
l 若爱情、婚姻面临分手、困顿,问挽回或关系和好
若爱已分离,挽回显多馀,安心院子坐,冷静再研议。
工作求职
创业事业
此时去求职,实乃不相宜,安守在本位,静处求生机。
此刻欲创业,自身已难保,何如谋事业,退守受人雇。
已营事业者,当前甚虚弱,保守而经宜,日子淡淡过。
考试竞赛
升迁竞选
若求表现彰,实力不可少,尚且多充实,来日再谋求。
若想得升迁,劝君免奔波,安安家里坐,就地好经营。
投资理财 行情有起落,见之莫随舞,静静抱著他,久日有收成。
经商生意 当前处澹然,随时恐熄灯,劝君当保守,以免遭亏损。
房地交易 久卖无人问,欲买不适宜,买卖非时机,等待黎明光。
治病健康 身如风中烛,健康令人忧,安闲於家居,建议念弥陀。
转换变更 处境虽低迷,转变亦无机,劝君守原地,宽心而过活。
求孕求子 求孕与生子,健康很要紧,养好己身子,再求能怀孕。
官司诉讼 若问诉讼事,所立站不稳,若能求和解,双双都有利。
寻人寻物 失物虽远离,处境不安定,随时将消失,快快追寻去。
远行出国 若欲出远门,此刻非时机,安处己乡邦,就地求发展。
治国理民 政策若不当,将有反效果,既知会如此,何必又当初。
政局前途 当前之声望,就如风中烛,随时将熄灭,虚弱难做事。
签诗故事一 ◇李靖归山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就是封神榜里,哪吒三太子的父亲,又叫「托塔天王」,李靖父子协助姜子牙(太公)打败纣王後,建立周朝,武王正式登基。姜子牙於是设封神榜,进行封神仪式,以安定在战斗中死亡将士的亡魂。从此四海升平,天下安宁。武王要封侯行赏,又要分封土地给开国功臣。李靖父子等七人要求归山修道,不要恋栈世间的功名利禄。後来七人都「肉身成圣」,位列仙班。
《封神榜》故事
签诗故事二 ◇管幼安避隐辽东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东汉北海朱虚人,汉末高士。是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的後人。
年少时与华歆、邴原一起四处游学,并且与当时名士陈纪相敬交好。东汉末经历黄巾之乱和州牧割据,天下大乱,管宁打算向北而非向南避乱,以示不离北方故土之意;於是与邴原及王烈等人一起到辽东避乱。他们到时都受辽东太守公孙度欢迎,专门腾出驿馆来请他们居住,但管宁见过公孙度後却在山谷结草庐居住。
他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贤士,於是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於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於是颇受人们爱戴。
我来帮TA回答